如同這樣的採光罩該怎樣製作?之前我大多會考慮用帷幕或者是現地建立來處理,如果造型簡單而且只有一處的話用現地建立就好,
相對的如果日後需要修改尺寸的機會大,或者有多處則會用帷幕。
基本上用帷幕比較好,可以統計一些面積等數值,不過相對的要製作的崁板與豎框輪廓也是不少,另外如果面積大的時候,帷幕的面數多,內涵的一些框架,分割也多,
相對的很吃系統效能。
不過最近則是用了另外一個方式處理,也是可以作出不錯的採光罩,而且比較不拖累整體效能,就是用扶手來作。
外觀上看起來沒問題,下面就跟大家解釋一下怎樣作吧。
族群屬於扶手,然後因為是挑高,所以距離地面約6米左右。
扶手的部分,包板A與包板B還有上面整片的玻璃都用輪廓作,當然這樣是沒有考慮到玻璃的分割與一些接合的部分,
不過如果需要的話,這部分可以在詳圖裡面作後續加工。如果玻璃需要分割的話,則要作成崁板來處理。
如上圖,可以用三個輪廓來處理這部分。
接著處理豎框的部分,這邊就必須用到欄杆來處理。
用欄杆作,這邊可以做一個輪廓擠出所需的形狀就好,然後載入到專案中,再來調整這個扶手的參數。
其實這個採光罩在兩端還有作斜撐,這部分我沒有作,不過要作也不困難,只是立柱要變成三種TYPE,
基本上中間的就是控制好距離,兩端的看與玻璃接合的處理調整間距。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用帷幕作之後,滑鼠晃到附近就會有一堆虛線框亮顯,一些框架個別亮顯造成系統負擔。
另外來說只需要變更一下參數,間距跟形式就改變了,因為中間支撐的部分都是等距的,所以調整起來會比帷幕快一些。
不過也不見得都是比帷幕作的好就是,基本上這樣做的物件,因為材料需求並沒有扶手這個欄位,而明細表的扶手這邊只能抓到長度,
所以要算面積的話,可能還是得用帷幕洽當些。
不過這就是REVIT有趣的地方,同一個東西,你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族群來作,只是最後出現在明細表與需求上的資料是不是你要的這個差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