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接著上篇
我們來說到一個LIST產生後的一些處理方式
在D裡面使用{a..b..c}的方式產生了一個二維的數列。
X[0]:表示提取出在LIST中[0]數值或數列的資料。
{X}:在提升一個維度,目前是從2到3。
(a):不變。
(a+a):兩數列相加,所以原來1,9,17變成2.18.34。
{a,a}:將兩數列提昇維度,一個是[0],一個是[1],a變成兩個次數列。
接著我們寫一個一維數列A一個二為數列B,然後用{a+b}的方式再昇維度,所以這個list裡面的[0]list就是二維數列,而[1]是三維數列,如下圖。
E:如果要把數列去掉小數,可以使用math.floor的指令來處理。
F:x[0][1..3],表示取出list裡面的[0]list中的排序1,2,3的三筆資料。
x[1][0],表示將list[1]降兩個維度。原先是三維,連續兩次[]提出便成一維數列。
G:這邊示範一個groupbykey(關鍵群組)的用法,原先list中有1.2.4.6.8.10,如果要把七上下的各自分離。那可以使用一個<的判斷式,
將list與判斷式與groupkey相接後,這邊就會把list依據判斷式分作兩組。
這邊是一個很基礎的資料分離運用,此外常用的還有list.map,list.filter,filterbyboolmask,
註一:這邊的指令只是覺得用打的會比去拉電池快,也是常用的,code block其實運用的範圍很寬廣。
住二:裡面的list=(a)其實都是不必要的,我只是拿來當watch使用,或者整理畫面線條。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