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去參加了此研討會,這是台灣智慧建築協會主辦,建築資訊模型協會協辦的活動,
主要是討論BIM在智慧建築上的用途與發展。台灣智慧建築協會
主講人、會議主題如下圖
前面由國策顧問與建研所所長引言,
溫理事長說明協會宗旨與BIM在智慧建築產業上扮演的角色,
第一位是香港ISBIM的行政總裁 李剛先生
如果對大陸的BIM產業有關注的朋友應該知道他跟關何培先生是中港兩大BIM推手,
一個實務經驗深厚,一個從外國發展的脈絡推演大中華地區BIM的發展地圖,
都是重量級的角色,也因為其他講者的內容之前或多或少也聽過幾次了,
所以本文的內容篇幅會偏重李總裁的演說,當然每個人都準備的很豐富,
從活動時間拖了快四十分鐘就知道其精彩程度,
而且後面的陳建築師與康協理還跳過一大堆內容。
李總裁可能怕他在台灣的能見度不高,所以準備了兩頁來自我介紹,
同時用了幾年前大陸紅極一時的梗,我的爸爸是李崗
(不過我覺得台下這些前輩知道的也許不多吧)
首先他先定義了BIM,而因為要配合電影MIB3所以改成這樣,不過重點有二,
一:模型一定要正確;不正確後面的都不用談。
二:要提升到商業的層次,也就是要找出利基。
從BIM裏面產生出六種新的力量,可視力是第一要務,沒有視覺化後面的協調與模擬都不用做,
參數化的程度會引響到後面優化與信息力,所以都是環環相扣的。
說到5D的部分,以一個案例的建造過程,
除了時間的排序之外,下半部的現金流量圖會隨著變化,
預測現金流使得資產負債表有更好的流動性並提升產業成本控制能力。
回到BIM的運用方向,再次強調從模型的層次出發到產生商業價值的過程與其相關的產業鏈。(很多張投影片我就不放了),大約到這邊結束。
世曦的李萬利協理,一開始說一些建築週期的運用,這部分相信大家也聽過不少論述了,
中途就是談到世曦的新企業總部在BIM上面的運用。
後來說到一些設施管理與維護的後端整合物業管理軟體的運用。
接著是中興社的陳建築師清楠,他的髮型很飄撇呢,
他的內容主要是中興社研究大樓的一些運用,
結合ECOTECT在綠能上的分析與建物生命週期的能源耗損評估等等,
不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建築師再好的設計往往敵不過風水師的一句話。]
接著是壓軸亞新工程的康協理,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的演講,感覺相當的棒,
可能是因為亞新也接了好幾個營造端的BIM整合,所以聽起來感同身受吧,
這邊他說一些施工圖的產出與管理。
利用一些API做捷運防災模擬與逃生動線規劃等,還有一些BIM在捷運上的運用。
接著提到BIM數量計算與傳統估算系統的比較,因為他是最後一個了,
所以很多內容跳過去,不過還是相當的精彩。
建研所 何所長最後做一個總結,也提到他對產業未來的看好
跟政府會推行的官、學界計劃,也請大家拭目以待。
最後各位專家上台座談
中間幾位前面都介紹了,左邊的是協勤科技的孔總經理,他從BIM軟體推行的角度切入,
最右邊的是建築資訊模型協會的江常務理事,回答了不少現場來賓對於BIM的問題。
這大概就是今天活動的點滴,相當值回票價。